SGA沪申画廊 | 反光体
展览现场,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借用反光体这个物理学中描绘本体和反射对象复合反衬关系的隐喻,8位艺术家分别被投射在4组相互作用的概念中:
“态度与形式“ 面对抽象艺术在无象世界中探索意义的核心精神,以创作材料的自然性和历史性对话几何画面的主观性和科学性。
展览现场,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这里,倪志琪的单色画包含了多种材料的叠加、塑形、拼贴和上色,创作的时间流中包裹起艺术家的情感记忆,表达一种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梁曼琪的抽象绘画针对的是结构画面的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和它们组成的几何图形之间相互的关系,画面上不断生成形式复杂的抽象空间,维系平衡或打乱平衡,视觉的幻象不断挑战我们身体机能的感知能力和心智精神的理性逻辑。
倪志琪,真空,综合材料,80 x 80 cm x 15, 2021,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自然与社会” 的观念下对应的是两位以考古勘探的工作方法作为绘画方式的艺术家。
宣琛昊着迷于表现热带雨林的动植物无法言说的生命力,他的画笔如深入到泥土断层的视镜,从根茎到花蕊照亮破土而出的奇异植被,释放出谜一般的画面,将艺术家坚信的绘画的内在逻辑显于画表;郑文昕的勘探对象是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自2017年起,她开始从社交平台上不停发送的友人信息中选取一瞬间,转译为绘画。浮游在数据海洋上的转发、点赞、评论汇聚了现代人对成功的焦虑和瞬间满足的欲望,郑文昕的层层叠加的画面反射出当代生活万花筒般的面相。
宣琛昊,溪流将盐冲撞成石头,布面油画,90 x 60 cm, 2021,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郑文昕,740181307102DI,布面丙烯,180 x 180 cm, 2021,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真实与虚拟
石至莹和邵文欢的创作都围绕着山石江海,但拥有不同的媒介和出发点。石至莹描绘的海浪、石硕,保留着画面上每一道真实可见的笔痕,她用轻薄的颜料截取无边际的水体的局部,让无限与虚无的感觉直面而来。
展览现场,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石至莹,海浪no.1 & 2,布面油画,240 x 180 cm x 2, 2019,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笔触的真实与风景的虚幻,绵延为画面中无尽的海与无数的石;邵文欢将对中国古画中择取的山石水波的写生输入电脑,在软件和3D制模的协助下生成虚拟影像,他以摄影的方式回望绘画,再用绘画的方式重塑摄影,历史的山水被置于电脑软件的观看逻辑,技术云海内植入了古代文人画的雅趣。在“真实与虚拟”的反射互映中,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彼此投映,叠影重重。
展览现场,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邵文欢,浮玉No.1—来自“千里江山图”的写生,全数字虚拟技术, 收藏级打印,150×205 cm, 2013-2017,版数 Edition 10 + 2 AP,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生物与合成
杨熹,困兽,人造织物,填充物,不锈钢焊框,120 x 70 cm x 5, 2021,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展览现场,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李文光,滴水兽-6,中性水笔,油彩,树脂胶,布面纸本拼贴,44.5× 34.5 cm,2019,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说过,艺术的真实意义,在于揭示人类的真实处境,人性的隐秘情感和热情地拥抱这个世界。然而大多数艺术家的工作却是独自一人的思考和劳作,不断地自我否定,与孤独为伴,同寂寞相处。
这个展览,给了这些艺术家们一个相互作用,同行共进的机会。在彼此的关照与发问中,这些作品展示给我们描绘世界的不同方法;他们从同一地平线上起步,又向着不同的维度纵深或绵延;他们在想象力的迷宫聚力,打破艺术与技术、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固有疆界,在保持传统与勇敢创新之间独辟蹊径。他们是彼此的反光体,又是相互的曲面镜;光愈亮,影愈深。
展览现场,图片由沪申画廊提供
展览信息
推荐阅读